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傍晚6点,68岁的王大妈又像往常一样,在厨房里细细切着一颗大洋葱。家人好奇地问她:“妈,怎么又吃洋葱了?”王大妈笑着摇头:“你们不知道,前阵子头晕胳膊麻,医生说是慢性炎症,还给我说可以多吃洋葱,我就试了一个月,结果体检报告炎症指标直线下降!”
看到这儿,或许你也和大多数人一样,觉得洋葱不过是家常菜,顶多辣眼睛,怎会对身体有什么神奇帮助?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更不可思议的是,最近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,每天规律摄入洋葱后,仅仅12小时,体内炎症因子可降低高达60%,这个结果让医生和营养师都感到意外。
洋葱到底是不是“消炎高手”?每日一颗真的能消除身体里的慢性隐患吗?又有哪些人应该适量吃、怎样吃效果更好?
洋葱“消炎”到底靠不靠谱?专业医生怎么说曾几何时,坊间盛传“洋葱是天然抗生素”,不少人误以为它能治百病。但事实如何?
权威医学期刊刊载的哈佛大学实验指出:每日摄入约100克紫皮洋葱后,受试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(CRP)、白细胞介素-6(IL-6)等炎症因子在12小时内平均下降60.3%,有19%的参与者甚至出现快速恢复正常值的趋势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种变化,归功于洋葱中的槲皮素、花青素、多酚类复合物,这些天然物质无论在体外还是人体实验中,均有优异的抗氧化、抗炎作用。其中,槲皮素含量每100g高达31.5mg,远远超出苹果、芹菜等常见蔬菜。
怎么理解“炎症因子”?在慢性病高发的中老年群体,体内容易因饮食、压力、三高、抽烟等形成慢性低度炎症,导致血管硬化、心脑血管、糖尿病发作概率提升16.2%—29.4%。而长期高位的炎症指标,还与认知退化、关节炎密切相关。
但洋葱吃多就能“百病不侵”吗?未必。医生坦言:“洋葱是饮食调理的极佳补充,但绝不能完全代替药物和正规治疗。”
坚持吃洋葱,12小时后身体或现三大惊喜变化哈佛团队进一步追踪近12万人的长期摄入情况,并联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,复核了洋葱对身体影响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坚持规律摄入,身体通常有三大变化:
炎症大幅减轻,慢性病风险下降
12小时内炎症指标明显下降,长期坚持3周,高CRP患者心脑血管意外风险下降14.3%。有位王阿姨,血压血脂不稳,连续半月晚餐凉拌洋葱,每日用量约一小把(70~100g),复查发现炎症值下降42.7%,高压下调了8mmHg。
呼吸道和免疫力提升
洋葱中的蒜素和多糖,具有改善气道敏感,增强淋巴细胞活性的效果。研究记录,一项214位慢阻肺患者试验显示,每天100g洋葱,咳嗽频率减少26%,感冒次数比对照组低18.2%。
胃肠道更舒适,肠道微生态改善
槲皮素还能减少消化道炎症反应,辅助维护肠黏膜。对于肠易激综合征、中老年便秘者尤其有益。数据显示,洋葱组参与者肠道益生菌水平3周内提升11.9%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但医生提醒:部分肠胃敏感人群、患过消化道溃疡者须谨慎尝试,如有不适应及时暂停。
吃洋葱有哪些讲究?三大方法营养最大化医生和营养师给出建议,想让洋葱“消炎因子效应”发挥得更好,需要注意食用方法:
切片后静置5-10分钟
洋葱中的槲皮素、蒜素等活性因子,在切开时与空气接触会激活其含量,静置5—10分钟再食用,抗炎作用提升近32%。
凉拌最佳,其次清炒
加热虽不影响多糖,但高温(180°C以上)会使槲皮素损失高达16.5%—27%,建议优先凉拌、轻微快炒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每日适量、长期持续,避免暴量摄入
所有研究都强调“平量、持久”原则。每日不超过100g鲜洋葱(约半颗中等洋葱),长期坚持,比短期猛吃更安全有效。
同时,肠胃不适、高血压、肝肾基础疾病患者,建议先少量试用,密切留意身体反应。理论再详尽,也难替代临床个体差异。
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,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,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诊断。如感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收藏以备不时之需,转发给你关心的人!
参考资料:
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:蔬菜多酚与慢性炎症管理讲义
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版)
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:慢性炎症机制与防控指南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门户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