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在俄军“北方”集群指挥部听取新任司令叶夫根尼·尼基福罗夫上将的汇报,这一场景证实了持续半个月的传言,原司令亚历山大·拉平上将已被解除职务。
这是拉平在俄乌战争中的第二次被免职,上一次发生在2022年哈尔科夫溃败后。
俄国防部以“健康原因”解释拉平的离职,但多方证据指向其战场失利才是真实原因。
拉平的指挥败绩贯穿整个俄乌冲突。2022年秋季,他率领俄军精锐近卫第20集团军防守哈尔科夫,结果两天内丢失巴拉克列亚市,三天内溃退至库皮扬斯克西城,四天后弃守伊久姆,一周内哈尔科夫防线全面崩溃。
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公开斥责拉平“无能”,要求将其降为列兵。2024年8月,乌军突袭库尔斯克,拉平负责的边境防线形同虚设。
调查显示,他此前解散了库尔斯克跨部门安全理事会,导致边防协调瘫痪,俄军损失上千平方公里土地。
普京被迫派心腹久明紧急接管指挥。2025年苏梅战役成为压垮拉平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他指挥十余万大军进攻,初期占据数个定居点,但乌军一次反攻便吃掉俄军三个营,夺回全部失地。
俄军内部报告指出,此役暴露拉平战术僵化,依赖“炮兵轰完步兵冲”的单一模式,防御漏洞频出。
拉平的指挥风格加剧了战场困境。士兵间流传他用手枪逼迫动员兵返回阵地的暴行,社交媒体则充斥其精心策划的“战场冲锋”摆拍照,举枪立于硝烟中的形象与实际溃败形成讽刺对比。
俄军官匿名批评,“他葬送无数官兵性命,只关心个人形象!”前线部队抱怨其指挥死板,例如在哈尔科夫沃尔昌斯克方向,俄军投入大量坦克和步兵强攻,一年多仅推进5公里,战线至今冻结。
腐败问题进一步削弱战斗力。俄罗斯前交通部长贪污库尔斯克边防建设款数千万美元,防御工事沦为纸上空谈。
作为最高指挥官,拉平未察觉或未干预这一漏洞,直接导致本土遭袭。
接任者尼基福罗夫面临双重高压任务。其一是在苏梅-哈尔科夫方向扩大控制区。
普京在近期美俄峰会中提出以这两州占据领土交换乌军退出顿巴斯,但泽连斯基宣称“数月内收复苏梅”,乌军已集结切尔尼戈夫州的生力军伺机反扑。
其二是巩固边境防御。特朗普公开支持乌军进攻俄本土施压普京,布良斯克州成为新威胁目标。
若乌军复刻库尔斯克式“换家”战术,俄谈判筹码将大幅缩水。
尼基福罗夫的履历显示其擅长防御战。他早年任伞兵旅长,2014年协调顿巴斯亲俄武装与瓦格纳集团后勤,熟悉混合战争。
2024年库尔斯克危机中,他协助稳住了战线。
但俄媒指出其风格偏保守,习惯靠兵力优势逐步推进,缺乏顿巴斯战场指挥官莫尔德维切夫的灵活战术。
赴任次日,副司令阿巴切夫遭乌军特种部队袭击重伤,暴露指挥链安全风险。
普京此次换将隐含多重战略意图。表面看是追究北线溃败责任,深层则是为谈判争取筹码。
俄军“北方”集群坐拥空降兵、海军步兵、车臣部队及朝鲜援军,却因指挥失误未能转化为战果。
拉平的下台被视作对俄军总参谋部体系的敲打,他作为总长格拉西莫夫的心腹,两度免职反映高层对“忠诚高于能力”用人逻辑的修正。
俄军内部矛盾同样影响决策。卡德罗夫和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津长期抨击拉平,而尼基福罗夫与瓦格纳关系密切,其上任可缓解军方与地方武装的对立。
俄军系统性问题远超个人能力范畴。古鲁廖夫中将曾直言,“依久姆溃败非拉平一人之责,俄军整体体系失灵才是根源。
”不同派系部队各自为战,中央军、车臣武装、瓦格纳集团互不隶属,常出现“友军有难不动如山”的混乱局面。
即便尼基福罗夫试图建立俄朝联军协同机制,短期内仍难扭转兵力分散、补给线过长的困境。
拉平的军旅生涯终结于体面说辞,但硝烟中的士兵清楚真相,当指挥官把战争当作个人秀场,溃败早已注定。
配资门户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