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在武术那边今天一位朋友的提问。
我给大家安排的三年读书会阅读顺序是:大学→论语→老子道德经。
为何如此安排?
朱熹说: 先读《大学》,以定其规模;次读《论语》,以立其根本;次读《孟子》,观其发越;次读《中庸》,以求古人微妙之处。
朱子也是建议先读大学,再读论语。
但我的推荐阅读顺序并不是依据朱子所言,实际上本人是不看朱熹注解的“四书章句集注”的,实在是错误百出,荒谬离谱到不行。(读过,但笑到不行)
朱熹是宋代理学家,到了明朝,朱元璋要给自己找个“祖宗”,于是找呀找,就安在了朱熹头上。
从此明代的科举考试,一律以朱熹之言为范本,于是四书精神荡然无存。
我之所以建议先读大学,是个人的经验总结。
不是在做学术探讨,针对此事谈太详细没有任何意义,反正愿意就照着读,不愿意就别读即可。
至于该位朋友所提,为何不将“庄子”排进去?
1、三年时间精读三部经典,对于忙碌的大多数人来说,过程中放弃的必定已经很多了,还把庄子排进去,那就更没效果。
当然,如果只是要跟你们以前一样,泛泛而读,打嘴炮用的,浸入不了血液,那随便去看,无所谓的。
2、这才是重点。
很多人对于经典的学习非常浮烂,随手拿起来就乱看,完全不重视基本功跟顺序。
对于小孩子而言,哪怕是直接让TA背诵庄子都行的。因为,背诵并不要求理解,而是强记,以后成长过程中自然会慢慢有所体悟。(这才是孩童最佳古文学习方法)
对于现代成年人呢?乱读也行的,反正开卷有益。
但如果想有更好的“综效”,就得注重阅读顺序了。
想钻研儒学,那么大学、论语、孟子、中庸,是必读的,但为何我只安排两部经典?
不是要让大家钻研儒学,搞学术去,而是要让大家“蜕变”,让各位能“士别三年当刮目相待”用的。
按照我给的顺序来认真精读三年,必定跟现在的您大有不同。
就跟现在的您,不论如何,都绝对跟2024年1月1日之前的您不同了。
不然您回头想想身边相处多年的亲戚、朋友、同事、邻居...
你们现在所谈、所想、所在乎,还跟他们一样吗?还跟以前的您一模一样吗?
庄子是四大奇书之一,不止是奇,更是巨难、超难。
细节也不谈,只说一点就好。
很多人解读庄子会认为,庄子批评了儒家跟孔子很多,经常对儒家进行讥讽。
实际上,大错特错啊。
庄子之言是在捧孔子,是在表扬与肯定孔夫子啊。
庄子南华经从另一个角度看,是在对老子道德经做出解释跟延展。
但本质上,庄子南华经又走出了更加独特的“超人观”的。
庄子谈论了很多儒家与孔子,如果不先对儒学里的大学跟论语有深入了解,哪里能看得懂其中一二呢?
很多人上来就是庄子南华经,儒家学说置若罔闻,然后高谈阔论。
没研究过儒家,不了解孔子思想,怎么可能看得懂庄子南华经?
有人可能会说,TA就是能看懂。
是啊,一堆小白跟韭菜也经常在我面前,大说特说TA们对股市、期货、期权等等的了解,说的好像自己是股神、期神似的。
结果呢?亏到裤子都当了。
是不是以前的你?是不是以前的你?是不是以前的你?
我刚跟妻儿外出游玩回到家,就写酱紫。
不往深入去谈,不然话匣子一打开,没完没了。
PS:
我的心里,其实很想回复一句话:
哪来的那么多为什么,我说的,照做就行,以后就能明白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门户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