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
深圳的袁女士(化名)
“脚气”又犯
忍不住用力抓挠
挠破了脚丫
没想到第二天
她的右小腿突然
红肿、起水疱、发烫
疼痛难忍
让袁女士连路都走不了
体温也达到了40℃
到医院就诊后
医生指出
展开剩余77%这是“水疱型丹毒”
必须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
据了解,当脚气发作,瘙痒感会让人忍不住搔抓。一旦皮肤出现破损,潜藏在皮肤表面或周围环境中的细菌,便会抓住这个“突破口”,长驱直入。当细菌侵入破损皮肤后,会沿着淋巴管扩散,大量繁殖并引发炎症,致使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红肿、疼痛等症状,这便是我们所说的“丹毒”。
那么
攻击袁女士的丹毒是什么?
为什么“杀伤力”那么大?
丹毒是什么?
丹毒虽以“毒”命名,却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,也和中毒、毒气无关。因为它会使皮肤突然“色如涂丹、灼热肿胀”,故称“丹毒”。
它大多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,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,表现为局部的红斑、表面发热,伴有疼痛。
此外,丹毒患者局部的淋巴结也会肿大。若不及时处理,红肿皮肤表面可能发生水疱或血疱,往往伴有发热、寒战、头痛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,危及生命。
另外,每逢下雨天,不少小伙伴会穿拖鞋或赤脚蹚水,殊不知这一举动,也暗藏隐患。
地面和地下管网中有各种污物,道路积水中还混杂了大量致病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,如果双脚皮肤有破溃,细菌就会从小的皮肤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,容易感染丹毒、脚癣、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。
这并非孤例,还有人雨天蹚水后,腿上烂出“一个洞”!
杭州的小刘(化名)因雨天上班路上蹚过几个水坑,跟腱位置鼓了个大包。起初他也没在意,以为是蚊子咬的,可几天后“大包”变成了“硬块”,又红又肿摸起来还发烫,痛得踩不了地。
小刘火急火燎地“蹦”到了医院就诊。经过检查,医生证实小刘患的就是丹毒。
这些情况容易感染丹毒
● 雨天出行。即便是健康人群,趟水后依然可能会感染丹毒。
● 足癣患者。因真菌侵袭引起皮肤浸渍破溃或因瘙痒而搔抓引起皮肤破损,从而继发细菌感染。
● 有不良习惯的人群。如经常抠鼻或挖耳朵,容易造成局部皮肤或粘膜的破损,让细菌乘虚而入,导致面部丹毒的发生。
● 抵抗力低的人。如糖尿病、慢性肝病、营养不良、丙种球蛋白缺陷、使用免疫抑制剂、感染HIV者,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。
感染丹毒后,要注意什么?
● 注意与他人隔离,洁具专用,每日用温水洗脚。有足癣者,可用纯米醋或白醋,加热至30℃泡脚,忌用热水烫伤局部皮肤。
● 饮食宜清热利湿,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,多饮水,保持大便通畅。
● 注意多休息和抬高患肢,避免不必要的站立和行走,促进淋巴回流,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感。
● 平时要调适起居,避免过度劳累,同时要积极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
新闻夜航精美礼品免费送
发布于:黑龙江省配资门户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